Page 37 - 2019年臺灣菸害防制年報
P. 37

         2018 戒菸就贏比賽全國得獎組小故事   獎項    參賽者及見證人    戒菸小故事    首獎 30 萬  參賽者: 廖○○先生,現年 35 歲, 從 12 歲開始吸菸,菸齡 23 年,每日菸量 15 根, 最高菸量 20 根。 見證人: 林○○小姐,現年 30 歲, 不吸菸者。 關係:夫妻 來自花蓮縣  參賽者 35 歲的廖先生是一位開冷凍貨櫃車的阿美族青年、菸齡 23 年、菸量每天控制在 1 包菸,有一個 2 歲及一個 8 個月的兒子, 從國小五年級就開始吸菸,身邊的朋友也幾乎都吸菸,過去也想 戒菸,卻被朋友嗆「戒菸沒朋友」,所以都不了了之。 這次是因為 4 月 2 日陪太太去門諾醫院看感冒,而自己一直有嚴 重打呼的問題,加上有兩個年幼的兒子要撫養,菸也漲價了,心 想如果一天省下 100 元,一個月就多 3000 元,不無小補,所以 就當機立斷看了戒菸門診,並配合使用醫師開立的戒菸藥物,開 啟了這次的戒菸。 廖先生工作是從晚上 6 點到隔天早上 6 點,本來就習慣一邊開車 一邊聽廣播,3 月底後就經常在中廣聽到哈林吆喝「戒菸就贏比 賽」,但一開始還沒有把握,直到4月28日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了, 才敢上網報名參賽,沒想到居然就被抽中,真是太幸運了。廖太 太則說,以前廖先生很容易走路就氣喘吁吁、精神也很差、老是 忘東忘西,而且睡覺打呼還會呼吸中止,戒菸後不但家裡少了菸 味,廖先生的精神、體力都變好了。    二獎 6 萬   參賽者: 蔡○○先生,現年 27 歲, 從 18 歲開始吸菸,菸齡 7 年,每日菸量 10 根,最高 菸量 15 根。 見證人: 尹○○小姐,現年 22 歲, 不吸菸者。 關係:朋友 來自花蓮縣   今年 27 歲的職業軍人蔡先生,18 歲時因為同學揪伴開始吸人生 的第一根菸,雖然 2014 年也曾戒過 1 年多的菸,但後來因為心 情不好又復抽。見證人尹小姐是他的同事,剛好部隊醫官告訴尹 小姐有「戒菸就贏比賽」,因此就鼓勵蔡先生報名戒菸,並且天 天提醒他要堅持住。 蔡先生說,剛戒菸的頭兩天有用醫官開的尼古丁口嚼錠,後來不 習慣就不用了,想吸菸的時候就讓自己忙一點,趕快轉移注意力; 菸癮來的時候確實會變得很想吃東西,他擔心自己會發胖,於是 就嚼無糖口香糖,同時也持續運動保持身材。蔡先生說戒菸還有 一個難關,就是部隊其他吸菸的同事,縱使知道我在戒菸還是會 來「相招」吸菸,只能暫時避開,躲不開就直接斷然拒絕。 現在戒了菸,精神變得比以前好,本來有失眠的問題,現在也不 藥而癒。    二獎 6 萬    參賽者: 曾○○先生,現年 22 歲, 從 16 歲開始吸菸,菸齡 6 年,每日菸量 10 根,最高 菸量 15 根。 見證人: 林○○先生,現年 22 歲, 不吸菸者。 關係:朋友 來自臺北市    參賽者曾先生22歲、菸齡6年、每日半包菸,目前仍是位大學生, 在高一時因為失戀而開始吸菸,雖然父母一直勸導要戒菸,但心 裡覺得吸菸是一件很酷的事,是表達叛逆、浪漫、憂鬱的一種好 手段,所以就都沒聽進去。 直到發現自己喜歡的歌手 - 波茲馬龍,因為長期吸菸及酗酒造成 的聲線沙啞、聲音變濁,才意識到吸菸真的不可行,吸菸對身體 的傷害太多了⋯。就在意識到抽菸百害無一利的那幾天,學校沈 教官安排了董氏基金會的義工講師蔡梅瑛到學校做菸害防制講 座,並特別介紹了「2018 戒菸就贏比賽」,心想這是上天的旨意, 希望我能順勢而戒菸,於是乎就偕同從小一起長大而且是從不吸 菸的朋友林暐中當見證人。同時還把參加戒菸比賽的事告訴身邊 吸菸的同學,沒想到同學還笑他傻,嘲諷他不可能中獎! 參賽後的頭幾天真的很難受,做甚麼都很容易分心,感覺身體很 癢,就靠著嚼口香糖以及吃零食來度過菸癮難耐的時刻,雖然後 來稍微發胖,但靠著運動已恢復原來的身材。曾柏偉說:有沒有 獎金都是其次,能成功戒菸,能夠脫離菸癮的控制,重新找回不 用抽菸也能快樂、不再憂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35 減少菸品需求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