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2018-19全民健康保險年報
P. 92

90
全民健康保險年報 2018-2019 ANNUAL REPORT
健保署公告修訂「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 整合照護計畫」,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 擴大照護對象範圍,除腦中風、燒燙傷病人 外,新增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 衰竭及衰弱高齡病人,另新增急性後期整合照 護居家模式,並鼓勵更多醫療院所組成跨院、 跨專業的合作團隊服務,讓病人回歸社區醫 療。推動迄今,全國共有38個醫院團隊、201 家醫院參與。
擴大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
為重視社區基層醫療,因應人口老化、慢 性病之增加,提倡預防醫學,促進分級醫療, 健保署自92年起,推動辦理「全民健康保險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在台灣建立本土 化之家庭醫師制度,由5個以上的基層診所組 成社區醫療群,以群體力量提供「以病人為中 心」的全人醫療照護,對民眾健康管理及衛 教,提升預防保健執行率與基層醫療品質,並 建立基層醫療院所與醫院之合作關係,共同辦 理轉診、個案研討、社區衛教等活動;另設置 24小時諮詢專線,提供民眾周全性、協調性與 持續性的服務。
配合推動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措 施,2018年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除持續擴 大基層服務量能,積極促進社區醫療群與合作 醫院間進行實質合作,包括對病人之雙向轉診 及慢性病共同照護,以確保病人照護之連續性 與協調性;並推廣社區醫療群應規劃主動電訪 (Call out)服務,以加強個案健康管理,提 升照護品質,並與一般診所建立差異化之服務 模式。
截至2018年6月底,有4,558家基層診所與 202家醫院共同組成567個醫療群,共同照護超 過473萬名收案會員。健保署將持續鼓勵社區 醫療群結合藥局、衛生所、物理治療所、檢驗 所並建立醫療群合作診所,提供復健科、眼科 及精神科醫療服務,以提升社區醫療群照護能 力,落實在地化、社區化的全人照護與醫療。
便民服務貼近民眾需求
關懷偏鄉住民一直是健保署持推動之工作 重點,因此自2016年起規劃與10處鄉、鎮、 市(區)公所跨機關合作辦理在地製發健保卡 便民服務,讓偏遠地區民眾換發健保卡時有更 多選擇,可就近至附近鄉、鎮、市(區)公所 現場申辦,並在15分鐘內領取新的健保卡,以 節省申辦健保卡往返健保署各聯合服務中心或 各縣市所屬聯絡辦公室的交通路程、交通費或 等候新卡寄送時間。截至2018年7月,健保 署已與花東地區之光復鄉、成功鎮、大武鄉 及關山鎮,新北市金山區、宜蘭縣宜蘭市及 南澳鄉、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及五 峰鄉、苗栗縣泰安鄉、南投縣埔里鎮及水里 鄉、彰化縣芳苑鄉、雲林縣虎尾鎮、嘉義縣 阿里山鄉、台南市佳里區、屏東縣春日鄉及 潮州鎮及車城鄉等20處公所合作,提供民眾在 地製卡便民服務。
健保署對外的所有服務據點為簡化現場申 領健保卡等待時間,自2013年底全面進入無紙 化作業,以電子化作業取代原紙本申請,大幅 縮短民眾等待時間。另配合現代電子錢包的趨 勢,健保署對外服務據點依其地方屬性提供不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