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透過鼓勵民間團體辦理各族歲時祭儀活
動及於各項業務推展中融入文化推廣,讓原住
民及非原住民鄉親皆能體現原住民的精神與文
化內涵,不僅能承續原住民族的傳統及保存文
化,也為臺北市妝點多元豐富之人文風采。
1.
阿美族捕魚祭暨豐年祭
臺北市阿美族族人約計
7,300
餘人,占臺
北市原住民
48%
,
其豐年祭
ilisin
是部落裡的大
事,在舉辦祭典的這幾天,所有的族人都會放
下手邊的工作,換上一年難得穿上一次的傳統
服裝,在頭目的召喚下,來到廣場上牽著手高
歌足蹈,用最高亢的歌聲與極虔誠的心,來感
謝上天在過去一年來的照顧,並祈求來年能夠
平安與豐收。現今有許多阿美族人已遷移到都
市,在思念故鄉每年豐年節慶的歡愉氣氛時,
這些族人也會在都市裡覓處空地邀集鄉親們,
穿著族服共同歌舞,雖然是在都市水泥樓房的
環伺下進行儀式,少了在山林海濱部落裡的氣
氛,但追尋原味文化洗禮的渴求卻是不曾改變。
發源於花蓮、臺東地區的阿美族,受到太平洋
海域影響,大多靠海為生,為對海神表達自然
崇敬之意,每年約於
6
月的第
2
個星期辦理「捕
魚祭」,利用酒、肉和麻糬到海邊祭神,祈求
豐收。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補助臺
北市花蓮吉安鄉旅北同鄉會於民國
102
年
6
月
30
日在新北市中央路橋下辦理「文化傳承捕魚
祭活動」、
11
月
10
日於彩虹越坡道下圓形廣
場辦理「文化傳承豐年祭」,
2
日活動分別約
計
200
人、
250
人參加。
2.
卑南族除草祭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著重青年
學子文化復振傳承之角色與功能,補助政治大
學搭蘆灣社於民國
102
年
3
月至
5
月至臺東縣
下賓朗部落參與
misa'ur
婦女除草祭,並進行部
落文化採集,
15
名臺北市大專學生至部落學習
祈福儀式、鋤草、卑南族歌謠、採花、製作花
環、搭建傳統族屋等,除了學習祖先生活智慧,
更讓在都市長大之原住民重新回到山林,學習
及感受與大自然生態息息相關之情懷。
二、客家禮俗在臺北
(
一)客家族群在臺北
臺北市是個典型的移民都會,住在臺北的
客家人多半是由全臺各客家鄉鎮北上在此成家
阿美族豐年祭
客家「伯公」祭典
182
臺北市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