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原視界vol19
P. 41

   才能製作「族語MIC」的新聞,因此一直無 法穩定產出質量兼具的族語新聞,這始終是 倫敦從事族語新聞工作以來遺憾的地方。
今年6月,《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正式 通過,條文中明定官方經營的原住民族媒體 必須要達到50%以上的族語使用,對於新聞 部而言,這是一個正式建置「族語中心」的 好契機。「我們計畫將原本的族語新聞組提 升為族語中心,並且在底下建置企劃編輯、 播報、媒體發展組,期待用更細膩的分工與 人才補齊計畫,提升族語新聞播報的品質與 數量,永續傳承族語。」倫敦透露著期許。
針對族語新聞人才的補齊,新聞部已著 手培訓邵、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三族族語 主播,預計在107年1月1日,「族語新聞」 16族族語主播將齊聚到位,共同發聲。
成為守望部落的
窗口與平台
倫敦表示:「在臺灣生活的人,對原住 民族仍然是很陌生的,我們希望成為一扇窗 口,讓大家透過我們所製播的新聞了解原住 民;我們同時也是一個平台,讓部落族人透
過我們發出聲音。」 身為邵族人的瑪蓋丹,心裡充滿著諸多
感觸,「邵族人數少,發聲管道更少,族 人常說:『我們喊得再大聲,都沒有人聽 到。』新聞部要扮演的就是傳遞訊息的角 色,無論人數多寡、族群大小,我們要讓臺 灣社會聽見部落的聲音。」
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十多年,瑪蓋丹與倫 敦印象最深刻的記憶,不約而同的是民國98 年莫拉克風災重創臺灣的事件。在颱風來臨 之前,當時便預估會造成嚴重災害,因此新 聞部全員停休,憑藉著同仁各自對於不同部 落的熟稔,預先駐點在可能會有災情之處, 當颱風侵襲臺灣後,各地交通中斷、災情不 明之際,新聞部在第一時間將位於原鄉部落 的慘重災情畫面傳遞出去,引起各界高度關 注,進而湧入救援。
「這就是商業電視台一般不會關注,但 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瑪蓋丹神情透露 著堅持。這亦是原文會新聞部的職責與使命 ──永遠站在第一線,守望部落,透過製播 新聞,將這些微弱、但始終存在的聲音傳遞 出去。❖
   臺視時期新聞部成員。 新聞部同仁於攝影棚合照。
    封面故事 39
    2017.12.原 視 界 IPCF雙 月 刊
語族講如不,念理多太講其與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