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原視界vol19
P. 40

  38 封面故事
      「青年TuPa」節目至校園舉辦工作坊。 「LiMA新聞世界」節目裡的「全球部落誌」單元: 莫拉克風災時期,新聞部
十年傷痛。
目前新聞部編制分為:採訪組、編輯組、族語新聞 組、新聞節目群以及東部新聞中心。為了打造更符合族 群媒體需求的編置,自106年開始,新聞部逐步推動組織 改造,分別重整為:新聞採訪中心(包括中、南、東地 方新聞中心)、新聞節目群、族語中心(包括族語新聞 播報組、族語新聞企劃編輯組、族語媒體發展組)。
目前新聞部雖然有東部新聞中心,但是對於原視守望 部落、為部落發聲的職責而言,仍然有所不足。「我們是 族群媒體,不同於其它商業電視台通常以臺北觀點出發, 原文會新聞部始終秉持『部落看天下』的原則。」瑪蓋丹 進一步說明設置地方新聞中心的必要性,「部落的耆老是 文化的寶藏,但耆老可能因路途遙遠或不願離開部落,婉 拒北上錄影或播報,如果可以在地方新聞中心的攝影棚採 訪,將會大大提升部落發聲的機會。」他同時也期待,藉 由地方新聞中心的設立,讓族人得以就近了解電視媒體作 業流程,造就產學合作、培育原住民媒體人才的機會,並 且也可以做為原文會據點的延伸,深入耕耘部落,讓族人 跟原文會的互動更加密切。
目前新聞部已開始著手在南投埔里、高雄前鎮設立 地方新聞中心,期待中、南、東地方新聞中心皆一一齊 備之後,對於部落新聞的掌握度將會更加完備。
全員停休深入災區報導。
成立族語中心  永續傳承族語
「我們是族群媒體,所以更應 該具備族群主體性,與其講太多理 念,不如講族語,因為講出來,才 是實踐文化。」倫敦表示,受到時 代環境的變遷,族語的傳承日漸危 急,對於原住民族而言,語言蘊含 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如果經由中文 或其它語言轉譯,往往會喪失了母 語中的邏輯與語意。
過去新聞部在公視時期,曾經 有「族語MIC」的想法,「『族語 MIC』就是用族語訪、族語問、族 語後製、族語播,完全以族語的思 考邏輯製播新聞。」倫敦表示,過 去雖然有此構想,但實行起來相當 困難,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族語新聞 人才的不足。目前中生代以下族語 能力有限,無法以族語進行完整採 訪;而嫻熟族語的族語主播日常工 作以播報為主,需要待其有空閒時
  讓部落族人透過我們發出聲音。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