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帝國
47
名單上,紅玫瑰排名第八,屈居馬來西亞、西
班牙、阿曼、貝里斯與中國其他地區的洞穴之
後,而我們透過
3
D
掃描所希望找出的答案,
則是就體積而言它排名第幾。在這次探勘的初
期階段,我們的據點並不是某個位於地下的營
地,而是樂業的一家老舊大型旅館,中國探洞
項目的成員初次造訪此地時,這裡只有
5000
名
居民。如今這裡的人口已經增加了好幾倍,每
年還有超過
16
萬名觀光客前來造訪附近的大石
圍天坑,那是一個寬和深都是
610
公尺的滲
穴,岩溶地質研究所的科學家於
1998
年首次發
現它,中國探洞項目兩年後便到此探勘。當地
博物館還展示著一張伊維斯的照片。
每天要前往紅玫瑰洞時,我們會先開車到離
鎮上不遠的一處停車場,在那裡穿上連身服、
戴上安全帶、頭盔和頭燈,然後走個一兩分
鐘,來到樹木林立的山坡上一處不起眼的開
口。走過一座農人用來收集洞頂落下雨水的混
凝土儲水槽之後,洞穴立刻變得更冷、更陡、
更暗。不久我們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隊上最有經驗的兩名探洞專家提姆.艾倫
與馬克.理查森已經架設好兩條短短的垂降
繩,長度分別大約是
5
公尺和
15
公尺。除此之
外,我們都是採步行的方式前進。在我第一
次探洞時,有將近一個小時,我都跟著提姆
的太太珍.艾倫(也是一位探洞專家)沿著階
梯般的一連串水池往下走,池子在我們頭燈的
照耀下閃閃發光,然後進入一條管狀通道,通
道的地面看起來像一條泥巴河,有時走起來也
確實泥濘不堪。
進入紅玫瑰洞時,我既目眩神迷,又有種熟
悉感。我看得出來它很大,因為我根本看不到
什麼;我的燈光不再從洞頂或洞壁反射回來。
塵埃微粒懸浮在空氣中,因為連風也吹不進這
裡。地上有一塊砂石車大小的巨石,想必是從
某個高得誇張的地方掉落的,撞擊坑周圍有一
圈圈噴濺出去的泥巴;我們團隊將它取名為
「
隕石」。在洞穴不知道有多遙遠的另一端,
某個人的頭燈光線上下跳動。等到我開始攀爬
一條碎石坡時,才覺得這經驗似乎很熟悉。這
座斜坡這麼大,我爬得這麼慢,地面如此崎嶇
不平,感覺就像在沒有星光的夜晚爬山。
20
年前,當外國攀岩者和探洞者開始造訪附近的喀斯特
地形時,桂林陽朔還是個靜謐的村莊。如今國內遊客人
數已經遠遠超越了外國訪客。
麥肯齊.芬克的新作是《意外之財:蒸蒸日上的全
球暖化生意》。卡斯坦.彼得拍攝的越南洞穴照片
曾刊登於
2011
年
1
月號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