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臺北市年鑑
一、形塑都市景觀
(
一)運用開發許可申請,改善行義
路整體溫泉區景觀發展
臺北市溫泉區分佈於新北投、行義路、馬
槽、中山樓等
4
大溫泉區,其中行義路溫泉為
保護區。臺北市針對行義路現有溫泉使用地區,
依據溫泉區管理計畫之整體發展計畫,辦理都
市計畫變更,審議期間並針對溫泉區管線整理,
違建拆除、廢污水排放進行各項改善措施,先
期改善地區公共環境景觀。
都市計畫經過二級都委會審議,主要計畫
於民國
102
年
6
月
25
日內政部都委會第
806
次會議修正通過,並於
102
年
10
月
8
日公告
實施。未來細部計畫公告實施,即可循開發許
可機制,各溫泉業者將依照都市計畫內開發許
可之規定,在溫泉水總量管控及環境容受力條
件提出申請,並在使用者付費及公共設施成本
內部化原則下,改善當地建築型式,留設良好
人行步道及河岸退縮空間,除可增加磺溪之基
流,復育河川棲地品質,並兼顧溫泉產業及環
境景觀永續發展。
(
二)綠化空地利用計畫
臺北市為展現城市新風貌,推動「臺北好
好看系列計畫」,其中執行系列二「北市環境
更新、減少廢棄建物」專案,透過窳陋建築拆
除及空地綠美化工程,以都會針灸術概念,開
始點狀補充臺北市都會綠化空間,逐步以社區
參與方式進行都市景觀改造。
臺北市於民國
98
年起透過社區居民及社群
團體的力量,共同營造符合都會需求的羅斯福
路綠生活軸線。
100
年起開展「一葉臺北」計
畫,其中辦理城市創意綠補充徵件活動,集結
8
組創意團隊進行構想實作(如:手作步道、
綠窗簾等),並匯集各種綠意巧思,有技術、
具等設施設備;配合立體綠化政策,要求工
程總造價達
5,000
萬元以上之公有及應取得
綠建築標章之新建物,及屋頂平臺綠化二分
之一以上面積。
3.
為確保綠建築相關設施獲得良好維護,要求
起造人提列綠建築維護專款費用。
塑造魅力臺北
Part2
行義路溫泉產業特定專用區—現況步道
寶藏巖生態廊道工程—萬盛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