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居民形成威脅。為徹底根除危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分年分期完成治理,
如今「糶米古道」已變身為居民登山健行及親水休憩的戶外生態教室。
類似的成功案例還有內湖區大湖里的「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水利工程處以總合治水的理念,在曾經造成洪患的大溝溪建置調洪沉砂池,並配合溪溝
自然地形,以天然石塊鋪設溪畔步道、營造濕地生態池,方便民眾親近水域。整治完成後,
園區內可見白鷺鷥、苦花魚、臺灣藍鵲等多元物種,不但解決地區長年水患之苦,同時
再為臺北市增添一處休閒遊憩兼環境教育的好地方。
來吧
藍色公路微旅行 盡享水陸風光
至於能引領民眾自河上飽覽臺北市自然、人文等多采景致的藍色公路,隨著臺北市
政府持續加強河川整治及水岸景觀改善,並在遊河玩樂行程與行銷管道上不斷推陳出新
後,已有越來越多人搭船盡享河上風光。臺北市公共運輸處於民國
102
年更首次推出「藍
色公路微旅行」計畫,於遊程中加入鐵馬導覽、生態行腳或文史巡禮等套裝導覽遊程,
另搭配光雕夜航、棉花糖
DIY
造型氣球或魔術表演等「主題特色航班」,增加附加價值,
深獲民眾好評;同時針對學生同步推動「藍色公路校外教學」計畫,以落實河川環境教育,
達到寓教於樂之效。
愛上主題河濱公園 水域活動正夯
高度發展的臺北市,還有一扇最方便親近大自然的窗口─河濱公園,除了提供民眾
休閒、運動外,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更規劃了六大主題河濱公園,提供民眾不同風情的河
濱休憩環境。民國
102
年完成以「親子」為主題的大佳河濱公園,及以「愛情」為主題
的成美左、右岸河濱公園,同時在古亭河濱公園及大佳河濱公園栽植大面積的花海,都
受到民眾的喜愛與肯定。除此之外,水利工程處於景美溪(萬芳交流道至萬芳路段)右
岸堤防建置親水式觀景堤防,在堤頂側保留開放的緩坡空間,並設置自行車道,提供民
眾多元休憩空間。透過上述多項措施,市政府已逐步打破都市與河川長久以來的隔閡。
34
糶米古道溪溝整治成果
大溝溪生態溼地
大溝溪河道及親水步道
XX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