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北
好山水
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像臺北市一樣,順著一條路往遠方看,必定可看到綿延的
山景,新店溪、景美溪、淡水河環繞著城市周圍,基隆河則橫貫其中,如此獨特的地景
也蘊育出臺北市深具特色的文化。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為整治、復育、活化市轄內的河川,成立「活化淡水河系推動
委員會」,其下設置水質水量、景觀遊憩及環境教育等
3
個分組,推動各項重大執行計畫;
自民國
100
年起,更以「新河流」、「新水岸」、「新城市」等三大願景為主軸,全力
打造河川嶄新面貌。
民國
102
年臺北市政府秉持同一政策,持續推動山林及溪流環境的整治、藍色公路
的推廣、河濱公園與河濱自行車道的建置及硬體設施改善,同時關注淡水河沿線文化空
間的修復、改造與活化,並依據空間坐落的歷史脈絡,賦予他們不同的藝文特色與當代
風情。再搭配各式行銷宣傳管道,讓這些好山、好水、好文化廣為民眾週知,讓所有民
眾都可以享受臺北市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產。
總合治水奏功 溪流吟唱生態之歌
在溪流環境整治方面,如信義區吳興街底的「糶米古道」,是早年三張犁農民通往
南港、文山地區賣米的捷徑步道,這條具有悠久歷史的挑米小路,擁有眺望臺北城、觀
賞台北
101
的好視野;但因地勢陡峭,每逢豪雨沖刷溪谷時,常造成土石順流而下,對
XXXII
臺北市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