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19年臺灣菸害防制年報
P. 20
18 另亦邀請多位專家委員進行蹲點輔導,分為北、南兩場進行口頭報告,針對各校執行成果與所 遭遇之困難,腦力激盪提出改善建議,並評出 10 所績優學校作為其他學校示範,各校依健康促進五 大行動綱領執行成果包括: 1. 校園菸害公共策略:許多學校由校長親自領導無菸校園的方向、主持會議、參與決策及成立菸害 防制委員會,制定菸害相關公共政策;絕大多數學校由學務處主導,其他處室協助;亦有學校明 訂吸菸罰則,透過校內高層領導及既有系統,努力型塑無菸校園風氣。 2. 創造支持性環境: a. 由於無菸環境可造成吸菸者的不便進而放棄吸菸,且無菸環境保護絕大部分不吸菸者的健康人 權,如有吸菸區的設置,則需有效區隔,設於非必經之處,且避免過於舒適,以免久留、聚集 社交,變相鼓勵吸菸。各校在校園標語設置和海報宣導等基礎設置已能有效掌握外,例如校園 內的電子看板、跑馬燈已有效運用;因此,35 校中有 25 校為無菸大學,校園支持性環境的建 置朝正向發展。 b. 多元化創意行銷:除了客觀環境的佈置,老師對學生的教導,各校利用青年學子的次文化、同 儕間的對話進行多元且豐富的反菸活動,多數成果顯現學生發揮各種創意進行宣導,善用傳統 與新興類型媒體傳播,運用社群媒體活潑創造話題,亦有依學校特色自製宣導短片,多數學校 舉行校園簽署拒菸活動,運用四校聯合粉絲團宣導菸害與電子煙危害宣導,讓資源與成果共享, 擴大接觸以增加影響人數等,以各種深具創意、深植人心的方式,凸顯校園菸害防制的重要性, 效果顯見。 3. 強化社區行動:學校為社區的一環,往往和社區共存共榮,因此各校與社區結合辦理活動相當受 到歡迎,如辦理友善社區行動,與校園鄰近商家簽署加入無菸推廣。推動無菸商圈、無菸房東, 邀請商家及房東座談並簽署協定,請附近學生聚集商家共同加入無菸商家聯盟,於附近商圈發送 禁菸貼紙,關心鄰近國中小菸害防制主動辦理相關活動,結合社區醫療院所、衛生局所提供各項 戒菸服務,活動多元且豐富。 4. 發展個人健康技能:各校為推廣菸害防制,辦理相關講座,利用各種衛教資源進行宣導。如:辦 理全校無菸校園公聽會,透過民主意見溝通過程,獲得 76% 師生支持,使原預計 2018 年達到全 校禁菸的目標提早至2016年9月1日實施。校長親自帶領新生入學拒菸祈願,宣示防制菸害決心, 成立「菸字路上你和我」進修部戒菸團體,戒菸過程相互支持與激勵氛圍,提升戒菸意願。亦有 學校將菸害防制內容融入常規課程,不論是英文、生物、化學、工業環境毒物學、自然科技、醫 學影像、護理、美術、設計教學等。更多的學校,由學生社團組隊到鄰近(或偏遠地區)的中小 學教導菸害防制,使學生相關的知識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教學,活化知識,又練習上臺面對 群眾的能力,熱忱的付出,往往伴隨小朋友對大哥哥大姊姊之身教的憧憬,進而產生成就感,正 向學習健康技能。 5. 重新定位健康服務:多數學校藉由問卷、施行 CO 檢測和新生健檢等途徑,建立吸菸學生名單; 部分學校並能結合衛生局所、醫療院所作進行戒菸輔導。 依據訪視成果及各校成效報告進行績優學校遴選,經專家學者評定,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正 修科技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弘光科技大學、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長榮大學等 10 所獲績優場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