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原視界vol19
P. 45

 作,掌控委製節目的品質與精神。103年開始,為了與數 位網路時代接軌,原視的節目也同步於網路播出,以達到 收視無障礙的目的,並期許能進一步將部落精神與核心價 值傳遞給都會原住民、年輕人以及其他普羅大眾。
展望未來,在節目部即將邁入第10年之際,訂下了 一道挑戰——製作原住民族歷史劇。
「我們一直在思考,能以電視節目為原住民族做什 麼、為族人留下什麼?」身為族人,阿路一在今年離開服 務許久的公視,回到原文會節目部擔任經理,秉持著服務 族人的心,她與同仁一直在思索,以節目部的專業,他們 還能替部落族人做些什麼?
「過去有關原住民族歷史的論述,大多是其他族群的 人在闡述,如今我們有自己的平台、自己的頻道,我們何 不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觀點?」於是,節目部為未來三年訂 下一個目標:「節目部將以原住民族影像為主體,製播屬 於族群觀點的歷史劇、單元劇及紀錄片。」阿路一表示。
「其中戲劇部分,我們希望從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故事 來講述原住民族歷史,單元劇計畫改編現今優秀的原住 民文學以及原住民女性的故事,而紀錄片則以荷蘭時期 為主,希望以歷史脈絡重新爬梳屬於原住民族的歷史觀 點。」
對於如此破釜沉舟的大計畫,所需要的經費預算不 斐,但阿路一堅定地說:「原住民族真的不能在臺灣影視
脈絡缺席,戲劇的影響力、傳播力相當
大,民眾會從戲劇中開始接觸與了解我
們的文化,即使我們再怎麼缺乏預算,
也不能缺席!」
增設節目族語組  與外部人才交流合作
「未來,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原住 民影像人才結合,透過不同的刺激與合 作,讓節目更加精彩。」阿路一表示, 除了與外部人員合作以外,也會針對組 織進行改造升級,因應《原住民族語言 發展法》的通過,將會增設「節目族語 組」,著手規劃全族語節目製作,藉此 培養電視的族語人才。
節目部是原文會流動率最低的部 門,且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同仁具有超過 10年的年資,「經過多年來的經驗與訓 練,同仁們各個製作底子深厚,不過為 了尋求更多元的觀點,外部人才刺激與 交流勢必應行,接下來我們也會透過同 業合製的方式,從中學習更多製作節目 的經驗與方法。」
從事電視節目工作十餘年,阿路一 有很深的感觸:「做電視節目很容易在 一個不經意的瞬間,進入到別人的生命 故事中,有時候我們會在那一瞬間難以 自拔,然後繼續趕去下一個旅程。」
「從別人的生命故事看見自己」, 這是節目部同仁在工作中受惠最大的養 分,為自己的族群工作,而當受訪者 願意對他們侃侃而談時,那份信任與接 納,也讓他們謹慎省思,自己所扮演的 角色已經不再只是一名媒體人,而是一 位族群故事的傳承者。❖
       封面故事 43
  2017.12.原 視 界 IPCF雙 月 刊
分養的大最惠受中作工在是這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