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原視界vol19
P. 23
原文會第二屆董事會成立時,我被邀請加入董 事會,考量原文會是專職語言與文化教育的 傳播工作,與我的研究領域相仿,因此我就答應 了。」周惠民笑言,沒想到他不但通過董事名單審 查,甚至還被推舉為董事長,「當時的董事遍及各 領域,也分散臺灣各地,對於第二屆董事長,大家 都有共同期望,就是那個人必須專職處理原文會事 務,且必須長年居住臺北。」謙稱:「條件剛好符 合」的周惠民,因此從學者轉身,成為帶領原文會 這個擁有100多位同仁的大家長。
長期處於學術專業領域的他,管理實務經驗並 不多,接任董事長是他做過人生最大膽的決定之 一,甫上任就必須要處理各界所關注的原文會自主 營運原視一案。
周惠民認為協調與溝通才能突破膠著,因此積 極拜訪相關部門,包含文化部、原民會以及公視, 「關於自主營運的問題,我們需要聽取他們的意 見,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共識,這件事情很難達 成。」
對外溝通 把關預算
103年1月,在原視自主營運的記者會上,周 惠民為原視自主營運揭牌儀式剪綵,在這歷史性的 一刻,他感動地向社會大眾表示:「原視不僅將落 實原住民族的主體精神,同時也將專注文化與教育 傳承,扎根在地並推向國際,成為臺灣文化的窗 口。」
在董事會的支持下,周惠民推薦媒體人拉娃谷
倖接任執行長,許多團隊成員也都聘任擁有豐富媒
體經驗的人才,對於這支堅強的團隊,周惠民傾注
信任,而自己則是專職對外溝通,且在預算編列上
嚴格把關。
「我們除了電視媒體的營運之外,還有文化
「原視不僅將落實原住民族的主體精神, 同時也將專注文化與教育傳承, 扎根在地並推向國際, 成為臺灣文化的窗口。」
教育的業務,原文會如同公共電視與國家 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綜合體,要在有限的預 算內取得平衡,那麼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 口上。」周惠民謹慎審算每一份預算計畫 書,並叮囑主管們,在編列預算時絕對不 能有絲毫浪費,「因為這些全是來自於納 稅人的錢,每一分一毫都要被放大檢視, 創造最大價值。」
找到屬於自己的「家」
然而周惠民也坦言,面對愈來愈多的 業務,目前的預算早已不敷使用,他感嘆 地說:「我們與國際的族群電視台比起 來,預算遠遠不及,最辛苦的就是同仁, 他們總是認真投入在工作中,卻常常因為 預算不足,而無法充分發揮專業。」
如今原視已經成立12年,原文會也進 入8周年,周惠民期許有朝一日,同仁能在 充裕的預算中盡情的展現專業與創意以及 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之前, 同仁因為標案運作的方式,在不同家電視 台流浪,目前的辦公大樓也是承租的,希 望在未來,能幫同仁找一個真正屬於自己 的『家』,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工作,不用 再流浪,那是我最大的期待。」❖
封面故事 21
2017.12.原 視 界 IPCF雙 月 刊
…浪流再用不,』家『的己自於屬正真個一找仁同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