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帝國
 53
石」附近的乾泥地,不遠處就是湖岸以及一
面陡峭的石灰岩壁,沿著它往上就是高不可見
的洞頂。這是紅玫瑰洞的
17
座掃描站之一。
掃描儀會發出雷射脈衝,測量它們反射回來
所需的時間。距離可以很容易根據光速計算
出來。我們使用的機型是
Riegl VZ-400
平常用於建築、工程、採礦,現在則首度用於
探洞。它是個金屬圓柱體,約有一個人頭大、
9.5
公斤,不包含兩顆
4
公斤重的電池,也
不含腳架、筆電與傳輸線。運轉時,它架設在
人眼的高度,在
610
公尺的最大半徑內進行
360
度掃描,每秒進行多達
12
2000
次測量。
架設掃描站時,華特斯用口袋型水平儀確定
腳架放正了、用羅盤為掃描器定位,然後從防
水套中取出一台
17
吋的新筆電交給潘尼,潘尼
就這麼抱著電腦坐在淤泥中。伊維斯站在附
近。他們把一條網路線接到筆電上,按下雷射
掃描儀的按鈕,掃描器一下子動了起來,頭靜
靜地轉動,全隊的人似乎都屏住了氣息。
三分鐘後,掃描結果顯示在潘尼的筆電上。
畫面是黑白的,而且解析度很低,但卻很驚
人。我們蹲在黑暗的泥巴地上盯著明亮的螢幕
看,潘尼則帶著我們在這個虛擬洞穴中飛行
――
這時我終於看出自己身在何方。這是種靈
魂出竅般的體驗。
探勘隊繼續前往
另外兩個巨大洞室――苗廳以
及地潭大廳,這時我們才想起紅玫瑰洞在中國
之所以是個異數,不只是因為它的大小而已。
外國探洞者在
2001
年首度探索這個洞室,在那
之前,這裡沒有任何人類足跡――或許是因為
洞口的兩座懸崖讓當地人望而卻步。中國南部
許多洞穴的人類活動歷史至少可以回溯到
2000
年前的秦漢時代。取自石筍及緣石池的某些材
料也被古代人用於入藥;洞室成為祈願的地
方。即便到了今日,農民也還是會在洞穴入口
儲存與風乾糧食。
前往紅玫瑰洞途中,我們曾在鳳山停留,此
地位在桂林西邊八小時車程的地方,是占地
930
平方公里、新成立的樂業
鳳山地質公園
的一部分。這裡有一個名叫「穿龍岩」的大型
洞穴,裡面有一條雙線道路、一間天然洞穴博
物館,以及一座洞天劇場。
法國探洞者尚.包塔齊、伊維斯和史馬特把
當地洞穴的概略掃描圖拿給鳳山的一位地方官
員看。他馬上就想知道他們能不能判斷洞穴的
坡心河從地底湧現,一名船夫帶領遊客順流而下。這條
河屬於一個廣大的地質公園,
610
公尺深的塌陷坑「大
石圍天坑」也在園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