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知識饗宴

戒嚴體制下的自由之聲
143
݊ࣛdၽᝄٟึ݊ɓ
يࡈ
ሯ޴࿁ྎ˶d਷ɛᛘࣣࠬं
ʔସБٙࣛ˾f
ޟ
˲dΪᙣ਷᜗Փ
ה
݄Бٙҡᘌણ݄d
Դ̈
و
ԫุٙ೯࢝ࠦᑗՑመεࠢՓf
ה
ፗᙣ਷᜗Փdܸ݊
աᘽᑌᅂᚤϾમБ˸ᙣ
ط
਷ٙ݁
ط
ۨ࿒f࣬ኽ਷͏ᙣ
݁e৅݁Ցኮ݁೯࢝ᅼόd຅ࣛᒱʊආɝኮ݁ච
ݬ
dԨක
֐પ࢝ή˙І
ط
d್ִ݁
ۍ
ʥၪܵഹ৅݁ٙၚग़d݄Б୕
ط
fί༆ᘌʘ
ۃ
dၽᝄேίϤᙣ਷᜗ՓٙછՓɨf
7
νϤɓ
Ըd਷࢕࿁׵˖ʷԫุdՈϞ৷
ܓ
ٙ౛છɢfִ݁
ה
મ՟
ٙഄଫϞɚjɓ˙ࠦ݊ᖃഖd̤ɓ˙ࠦ
ۆ
݊၍Փfίᖃഖ
˙ࠦd੽̦̙ࣘٝd຅ࣛ఻΅Ң
הࡁ
ᆞ઄ٙ
ڢ
֜˙ᕏႦd
א
ε
א
ˇաՑᙣ਷᜗Փٙৌਕ໾пdνІ͟ʕ਷‘e
͏˴൙ሞ‘€
ಥeอၲ˂ή‘€
ಥၾɽኪ
ᕏႦ‘ഃf
8
Ϥ̮dᒔϞ΂ՙ܁˴֮ܵٙϷဧֳࣣdɰટա
ִ݁ٙ༟пd̈
و
əɽඎᗫ׵৵д౶˴່eٟึ˴່ၾІ
͟˴່ࣣٙ̊f
9
Ї׵၍Փٙ௅ʱd͵уִ݁࿁׵̈
و
e
ԊሞІٙ͟ၒՓf
1952
ϋdִ݁ʮ̺ə̈
جو
݄Б୚
7
1949
年之後臺灣國民黨的體制與大陸中共的黨國體制類似但有所不
同。用金觀濤的話來說,前者為「弱的一體化」、後者為「強的一體
化」。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3
)。
有關
1949
年後海峽兩岸發展的比
較,參見:陳永發編,《兩岸分途:冷戰初期的政經發展》(臺北:中
研院近史所,
2006
)。
8
1950-60
年代臺灣媒體發展與黨國機制合分的曖昧關係,參見林淇養,
由「侍從」在側到「異議」于外︰試論《自由中國》論述與國民黨黨
國機器的合與分〉,收入李金銓編,《文人論政:民國知識分子與報
刊》(臺北:政大出版社,
2008
),
351-393
9
臺北:國史館藏,〈帕米爾書店贊助認股〉、《國民政府檔》,檔號:
001117000001
1947/9/19-194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