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臺北市年鑑
萬華地區保留了許多古早常民的生活風
格,近年來臺北市政府的街區重整計畫,無論
是硬體重建或加強文化資源投入,都為萬華地
區注入不同風貌。而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的「記憶與重生-青年
公園公共藝術計畫」,實踐了「先公共、後藝
術」的公共藝術精神,在作品現場看到的創作
成果,經由一系列的社區參與以及校園藝術教
育推廣,再融入藝術家特別設計的參與創作活
動,人人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述說
記憶與故事。
本案民眾參與活動分為以萬華地區
12
所國
小學童為對象之藝術教育推廣計畫,及以青年
公園周邊
9
里里民為對象之社區參與計畫。最
終由藝術家整合吸收民眾參與創作之元素後,
轉化為本案公共藝術作品「臺灣雲豹
2013
」
之
面貌,並於民國
102
年
9
月
29
日辦理作品發
表記者會活動。同時,由民眾及學童完成創作
的成
21
隻小雲豹,以及經由座談會及研習營產
生的集體創作成果,均於現場展示。
三、揪遊臺北,暢遊城市生活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首次嘗試將古蹟、老樹、
公共藝術、藝文館所
4
個元素整合為「揪遊臺
北
–
臺北城市生活導覽計畫」,此次導覽共分
兩大部分:行政區路線及主題路線,行政區路
線由
12
行政區在地文史工作者主導,帶領來
自四面八方的民眾認識及瞭解各個行政區;主
題路線則以多元化的特色主題讓民眾體驗臺北
城市風情,以高度、廣度、深度、速度不同的
時序裡體現多元族群的區域特色,豐富的主題
線受到民眾熱烈迴響。「揪遊臺北-臺北城市
生活導覽計畫」自民國
102
年
9
月
1
日起至
11
月
30
日,綜合了
12
行政區、
22
個地方館所、
400
多處的文化資產、
1,700
棵老樹、
484
個公
共藝術共規劃
32
條路線、舉辦
221
場的導覽
活動與
200
場工作坊,參與人次突破
8,000
人,
讓民眾深切感受到臺北市的人文風情。
結語
文化是國家歷史及文明的累積,身為首善
之都的臺北市,不論是硬體的設施或是軟體的
人才,都位居臺灣的領航地位,而在面對各國
積極發展文化特色、培植文創產業實力的競爭
態勢下,臺北市將持續擘劃全方位的文化政策,
打造臺北城市品牌,如同「不斷提升的城市」,
用設計與創意擘劃未來的市民願景。
佇立在青年公園裡的雲豹
2013
公共藝術作品
文化就在巷子裡高蹺踩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