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堆疊卻又有秩序地延展,層疊出一幅完整的圖畫,象徵臺北城裡每一個設計據點、
能量、面向;
7
分鐘的申辦影片融合動畫與新舊史料地圖,知名藝文工作者林懷民、朱銘、
董陽孜等人也現身影片,這支影片還獲得「
2013
德國紅點設計獎」的肯定!民國
102
9
月,評審也特別來臺實地訪察。
Icsid
表示,臺北的設計實力與活力已符合作為世界設
計之都的所有條件,獲得
2016
世界設計之都的殊榮,當之無愧!
2016
世界設計之都在臺北 將是一個集體改造運動
為彰顯世界設計之都的發展目標,臺北市政府整
合了既有的城市發展計畫,並投入新的思維與資源,
6
項大型設計導入整合性示範計畫包括:
一、城市博物館聚落:在生態永續的概念下,利用花
博公園內現有的
6
座場館(圓山遺址、兒育中心、
臺北電台、美術館、故事館及流行館),串連成
為聚落型的博物館生態區域。未來也將圓山遺址
時期的植物種種回,進行原生植栽的復育。
二、明倫國小創造力學園:在少子化趨勢下,閒置教
室的再利用變得格外重要,本計畫將設計思考導
入校園,從使用者導向建立新形態的學習場域,
並協助發展臺北都會特色,帶動設計教育深化及
扎根,將明倫國小轉型為創造力學園及人才的培
育場所。
三、林蔭大道人行環境改善設計計畫:透過
Re-
design
創造出更具人性化的空間,像是街道家
具天橋、地下道招牌。並創建公民參與平臺,廣
邀市民與
NGO
參與,藉由多元參與提出林蔭大
道的市民願景。目前以新生南路三段、和平西路
三段以及羅斯福路五、六段作為示範道路。
四、城市針灸術─
URS
都市再生:
URS
以「再生」
為主軸,有別於先破壞再建立的重建模式,
URS
計畫在舊的輪廓中加入新的概念。目前已推行
2
年,設立
7
個據點,超過
30
位設計師進駐。民
間單位得以將文化創意的種子埋進這些老舊街廓
中,再擴散到整個城市。
五、增設設計產業園區:臺北的設計、創意等軟實力,
是與國際一線大城市相比的利基。未來將再增設
特別報導 2
林蔭大道人行環境改善設計計畫
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與文化局局長劉維公開心
宣布臺北市成功申辦
2016
世界之都
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