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豬窟掩埋場走入歷史
你可以想像一座垃圾掩埋場化身為生態公園的景象嗎?
山豬窟掩埋場就是這個「綠色奇蹟」的最佳典範,也讓臺北
市在環保史頁上再添一筆精彩傳說。
為了實現「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環保願景,臺
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特別將山豬窟掩埋場闢建為復育公園,
變身為「山水綠生態公園」。為了垃圾處理,環境保護局除
了興建內湖、木柵、北投
3
座垃圾焚化廠以達垃圾減量之目
的外,仍須有掩埋場作為不可燃垃圾的最終處置場所。原本
負責臺北市垃圾處理任務的福德坑掩埋場因容量用罄而封閉,
故經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後,於民國
82
年
5
月開始闢建山豬窟
垃圾衛生掩埋場,並於
83
年
6
月正式啟用,以銜接福德坑掩
埋場之垃圾處理工作。
山豬窟掩埋場位在南港與新北市深坑交界的山豬窟山谷,
山谷成南北走向,東西兩側是雜林坡面,為三面環山、地勢
南高北低的山谷。東、南、西三側均以山谷稜線為自然屏障,
北端是山谷下游的出口,在山谷兩側各有「西北-東南」和
「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向谷地延伸,地形上適合築堤用
山豬窟掩埋場
復育為山水綠
生態公園
XII
臺北市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