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中華技術127期
P. 99
240噸水量設置於20公尺高的水塔量體,利 用曲線型與地面連結,試圖將其融合於地表, 整體感是一個漸層漸變的效果,避免突兀於環 境之中(圖10)。
參、開發低衝擊
基地高程由西南向東北漸次升高。為避免 大規模挖填而造成環境衝擊,基地採平均高程 進行整地,挖填平衡為原則。
整地排水遵循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原則,以生態系統為根基,透過 滯洪、入滲及雨水貯留利用回收等方式,減少 暴雨逕流量和改善水質。
一、 滯洪
未開發前地表具有良好之覆蓋,地表滲 透性佳。然而開發後,建物等造成地表面不透 水,逕流量增加,降雨集流時間縮短,使原有 下游排水路無法承受增加之逕流量。因此,經 由滯洪池的設置來控制開發後逕流洪峰量與洪 峰到達時間,避免造成下游地區排水負荷。
現行(108年2月施行)之出流管制,係以開 發逕流零增量,即基地開發後排水出流2、5及 10年重現期距之洪峰流量應分別不大於開發前 2、5及10年重現期距之洪峰流量,如圖11。
圖11 現行出流管制計畫各重現期距出流管制量
潮州機廠於104年設計,依中央管區域排水 「排水計畫書格式及內容」辦理,減洪設施以 開發後100年重現期距24小時暴雨之標準計算, 出流量則考量下游崁頂支線排水之承容能力, 開發前2年頻率作為出流量。
相較於現行規定開發後10年重現期消減 至開發前10年重現期距流量,本基地設計採開 發後100年重現期消減至開發前2年重現期距流 量,更可保全下游地區不受洪災之侵襲(圖12)。
圖10 高架水塔(D4)外觀造型意象說明
3
No.127│July, 2020│ 97
專題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