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中華技術127期
P. 22
1
20 │No.127│July, 2020
其
他城市還是偏慢一點,造成多數民眾仍然大 量使用汽機車運具。過去這十年來,臺中市政 府投入很多資源在做大眾運輸相關的服務,可 是目前搭乘公車的民眾,卻大多仍以學生、銀 髮族及無其他替代運具的人為主。
中部地區以類似臺北都會蛋黃區的邏輯, 作為都市發展的結構,隨著近年臺中市的基礎 建設慢慢地完善,台74線快速道路的完整化, 吸引外圍城市如:彰化、南投及苗栗的民眾, 慢慢地往臺中集中。
問:臺中第二條捷運捷運藍線正進行綜 規,未來透過捷運藍線之串連後,是 否有相關的開發構想?以進一步活絡 臺中港周邊之臨港產業,將臺中港生 活圈提升為海線副都心。另一方面, 其周邊的沙鹿車站是否有如臺中車站 大平臺的整體規劃,以發展成兼具交 通、商業、休閒等機能之大型轉運中 心?
答:臺中市在第二條捷運尚未出現之前,臺中 市將利用鐵路高架化、捷運綠線,以及搭配五 條幹線公車計畫等,構成臺中市未來短期的大 眾運輸服務路網。
臺中市的幅員與新北市差不多,新北市
(前左2)林建華資深協理 (前左1)劉國慶協理
的公車路線約有320條路線,平均一條公車路 線約17公里;臺中市約有230多條路線,平均 一條公車路線長度約21.9公里;臺北市約有近 300條路線,平均一條公車路線約14.4公里, 由此可知臺北市的公車路線密集度較高,而臺 中市的公車路線長度較長,其主要原因為臺中 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成為核心結構,所以大部 分的公車路線,都會經過臺中火車站周邊,為 了服務舊縣區的民眾,將既有的公車路線往外 延伸,因此造成公車路線越變越長,越往舊縣
人物專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