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中華技術127期
P. 187
除,衍生工期與費用增加及擋土安全 疑慮,若施工空間許可,建議於擋土 樁與結構體預留緩衝空間。
(二) 全套管搖管機以扭動將套管壓入土 層,套管前方加銲齒狀鋼材,在扭動 的過程將前方土壤粉碎破除,在壓入 的過程中,若有粉碎顆粒泥漿被擠出 套管外,造成混凝土澆置過程可能有 泥漿滲入樁體,而造成樁體局部不連 續,開挖後須另外清洗並以無收縮水 泥砂漿修復樁體,若有更高施工精度 要求與經費許可之前提下,建議可考 量使用CLSM取代土石回填,提升施工 品質。
(三) 由於鋼筋籠配置並非對稱,鋼筋籠吊 放完成後,以搖管機先抽出1m長的套 管以澆置混凝土,再依序回填土石、 澆置混凝土及拔出套管,但開挖後發 現部分樁面仍有旋轉,須打除突出面 為其缺點。
(四) 由於半圓形鋼筋籠須使用工作筋增加 勁度,在開挖後需切除,增加切除工 作時間及材料成本,建議可加強阻隔 端板勁度,吊放時並配合採用自動脫 鉤器吊放。
(五) 人工樁因施工擾動較小,而全套管擋 土樁對周圍的土壤擾動較大,本工程 設計為開挖後以掛網噴漿保護樁與樁 間裸露壁體,全套管雖安全性較人工 樁佳,但開挖後裸露壁體坍落較為嚴 重,壁面保護噴凝土損耗較高。
半圓形擋土樁為國內工程首例,施工人 員初期不熟悉作業訣竅,造成混凝土澆置及礫 石回填施工時程不易掌控,經多次嘗試皆已克
服,並達成規劃每支2.5日內完成之工率,且半 圓樁具相當之經濟效益,可達到節能減碳、增 加建物可使用空間與減少公帑支出等目的,以 G9-2站為例,即可減少約462ton碳排放量,增 加使用面積約228平方公尺,並減少新台幣730 萬之混凝土工程經費支出。
二、人工擋土柱施工回饋
半圓形全套管基樁與人工擋土柱於混凝土 澆置完成後,需於開挖側回填粒料,採用機械 套管施工因需要拔除套管,所以於開挖側土石 回填過程中,僅能回填已過篩的礫石,不能直 接回填一般土方,避免回填料土方增加材料凝 聚力造成卡管,導致拔管困難,施工過程需配 合輪流進行分層混凝土澆置與拔管作業,進度 較慢且回填礫石噪音大;而人工擋土柱不需拔 除套管,可直接回填土方,不須過篩,回填速 度快,且因無外套鋼套管與回填土石撞擊,施 工噪音小。本次臺中捷運聯開案合計共施作83 支人工樁,開挖深度介於23~27m之間,在謹 慎與完整防護的施工過程中無任何工安事故發 生,且皆已如期完工。
另本次人工擋土柱鋼筋籠分為上下兩節, 並於吊放過程中進行搭接作業,惟中部地區人 工擋土柱工班僅進行開挖與澆置作業,鋼筋籠 製作與吊放定位須由其他工班負責。因聯開 案站體工地腹地狹小,通常鋼筋籠製作於工區 外加工,以利現場其他項目施工。而人工樁開 挖完成後與等待鋼筋籠吊放與搭接作業工班進 場,若溝通聯繫狀況不佳增加等待浮時,將有 工時增加之疑慮,於施工期間務必特別注意。
本次人工樁開挖深度最深為G8a站,其開挖 深度為30.5m,且人工樁直徑只有1.2m,其施工 空間相當小,故施工中遭遇不少挑戰,其主要 因應對策說明如下表6。
3
No.127│July, 2020│ 185
專題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