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中華技術127期
P. 18

   
1
  16 │No.127│July, 2020
  答:以綜合規劃去產生一條新的路線,應該 是從整體都會路網營運計畫出發,先有一個上 位的策略,再思考新的路線或路廊會對營運產 生的變化,行控中心設置位置,營運成本的需 求,都該整體性考量與規劃。至於採購順序及 數量,也需整體考量,以目前採購模式,需要 在前階段契約還沒有到期前增購。
  未來桃園的路網的初期路網是三心六線, 主要概念先以桃園市形成一個網狀,由此路網 的整體營運計畫作為上位計畫,往下分析規劃 未來整個路網需求及車輛數。機場捷運線、桃 園綠線到中壢就會變成一個環線,此外,與大 台北捷運連繫的路線有機場捷運線、棕線及三 鶯線。
  考慮桃園市的未來,後續可能推的就是輕 軌,如棕線目前便是先定調成輕軌,因其運量 位於輕軌的上限跟中運量的下限,既然中運量
跟
 
購策略,避免未來在各別路線進行綜合規劃工 作,又重覆面臨相同的問題。這樣對整個軌道 建設的推動,會比較有助益。
  輕
 
桃園機場捷運A13車站
問:目前北中南各都會區捷運所採捷運機 電系統多不相同,所以在機電系統維 修上造成人員及設備成本相當可觀, 過去曾有建議推動捷運車輛維修中 心,使維修集中區域化的,關於此議 題看法如何。
答:關於維修集中化、區域化,是一個好的 構想,其實以台灣而言,南、北各一處五級維
軌都取決於人口密度,用人口密度去轉換 成運量,再配合整體國土計畫更新,人口如何 移動,帶動到哪個地方,捷運線是一個帶狀, 能把一邊已經發展且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慢慢 的去帶動到新的開發區域。
  接著便需思考輕軌的行控中心位置規劃, 三級、五級機廠位置規劃及是否共用,都先 行整合定調整體的營運需求,再行進行規劃採
   人物專訪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