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華技術127期
P. 16
1
14 │No.127│July, 2020
答:最後那一哩路的無障礙設施的平順,執 行上不僅需要捷運局、都發局、交通局的合 作,各機關部門之間均要相互整合及分工,最 後那一哩路的無障礙設施才能完成,在規劃面 上需通盤考量,例如法規的規範限制坡道有規 定1/12,建築線退的不夠多,坡道根本就做不 出來,所以從市府來看是一個介面的整合,就 算建築線退的足夠,但相連基地的高程沒有控 制,還是沒有辦法完成,這就會是一個問題, 以前縣府時期尚未對基地的高程作控制,所以 可以發現桃園的騎樓高高低低;在執行面上, 例如,騎樓的部分可能是工務局要去執行,至 於捷運站內部包含我們所退縮的站體,捷運局 都可執行。
其實環境無障礙是一個重要議題,尤其輕 軌規劃,因為輕軌的重點就是環境界面融合, 利用道路現有的空間去做站體,所以就環境無 障礙就執行面上來看,是很值得嘗試的,但真 的要達到完全環境無障礙,其困難度相當的 高,牽涉範圍及層面相當多,執行上可先以一 個站體週邊500公尺為一個範圍規劃,循序漸 進,否則牽涉影響範圍過大,反倒造成執行的 阻力。
另一個要討論的議題,這最後一哩路所 使用的載具到底是摩托車、公車、腳踏車還是 人,例如,我們台灣現在交通最大的致命傷是
機車,因為東南亞氣候好,騎機車反而是舒適 的,機車的使用性就變很高,在台灣剛好介於 使用性高、使用的人口也多,交通局協助規劃 出來這個區域內所產生機車停放區域,便可解 決機車停靠議題。都市計劃應該將這些訴求納 入,納入後間接也會提升整體捷運運量,現在 摩托車普遍用電,未來的趨勢都是電動車,租用 也成為一個趨勢,如iRent、WeMo、Goshare, 未來的站體中,都要去考量規劃提供業者設置 充電站的方向,甚至在用地的許可下設置租用 區。
此外,現在的ICT(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非 常的發達,對我們現在捷運站的規畫,應該多 利用這一方面的技術,可以提供更智慧化的服 務,包含偵測、人流的疏散,轉乘需求,停等 車需求,都可以利用。導入ICT這一方面台灣 的技術未來不僅是主流趨勢,其使用涵蓋範圍 將會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多樣化,相關興建時各 系統需求亦需納入作較前瞻式的思考,如介面 整合預留或可供給之電量需求。
問:機場捷運A21到A23後續路段延伸機 電系統建設執行很困難,整體路網規 劃的時候,甚至於綜規階段便需要討 論到下次路網的擴增、更新及配套措 施,這部分桃園是否有一些想法,以 避免後續延伸產生的問題。
人物專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