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中華技術127期
P. 146

 3
  144 │No.127│July, 2020
  圖36 立面檢核應用概念示意圖
 而透過這樣的推算,我們也可得知在立面 越高處,其所使用材料之透空率則需要越小, 意即在立面越高處,越需要封閉性較佳之材 料。例如附圖36,整個方盒子造型車站之外牆 立面,經由平面各允許潑雨範圍之反推結果, 可訂出分別由A、B、C、D從高至低四種不同透 空率材料組成的立面計畫,並反映於實際之設 計圖面,完成實質之立面細部設計。
三、高架車站其它飄雨滴水問題之檢核重點 與對策
於一般狀況下,三鶯線透過以上車站防 風雨設計之自主檢查表以及試驗成果數據之應 用,對於高架車站防雨水入侵功能應考量重點 之檢核,在實務執行面上已能有十分完整且精 進可行的作法。然而,在後續統包商設計送審 階段,由於其它在建中的捷運工程,例如安坑 輕軌的設計經驗回饋,發現車站在遭受風雨侵 襲時,除了上述在風力作用下動態入射飄進的 雨水防範,需要列為重點以外,另外他們也建 議需再考量到目前一般車站站體之構造皆為鋼 構等金屬表面外露材料構造,在許多狀況下如 站體之屋簷等構造雖已延伸長度或外牆上方開 口加大遮蔽後,理論上已可擋住雨水入射。但 由於如水滴之流體有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改為
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之康達效應 (Coanda Effect)此等特殊的物理性質,以及本來 就具有的受重力往下流的特性,導致車站挑簷 或外牆界面處,雖在一般狀況下已經具有防止 風雨直接入射的效果,但許多時候飄下的雨水 卻常會附著在外露的結構或簷口處,順著這些 地方的材料表面,漫流而進入車站站體內部。
此時若車站沒有完善考量到這些構造細部 的設計 (如滴水線等設計),恐將使得外部的雨 滴,沿著這些構造侵入車站,並在風力吹襲下 散落內部,形成防護的破口,並使車站防風雨 設計的效果大打折扣。故針對上述的幾種常見 問題,列舉以下的檢核重點與對策範例,也希 望能提供其它捷運系統未來參考。
(一) 月台門上方雨遮內凹之問題與對策探 討:
如部份三鶯線高架側式月台車站, 由於其月台層之中央軌道區上方,是以大 片外挑屋頂棚方式形成風雨遮蔽之功能。 但在統包商原始設計中,該屋頂棚並非水 平,而是有點斜度並向月台內部向下傾斜 之型式(如附圖37)。而此種方式由於水流重 力方向是往月台區內部,恐將產生該頂棚
  專題報導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