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中華技術127期
P. 120

 3
  118 │No.127│July, 2020
   圖5 跨站式平台施工案例示意圖〔5〕
 伍、結語
鐵路高架化、地下化及跨站式平台均著 重於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站區及鐵路沿線交通阻 隔、消除平交道及沿線環境改善議題,主要差 異在於公共建設資源重點投資項目。我國過去 鐵路立體化資源重點投資於鐵路路廊沿線土建 工程,以鐵路路廊立體化方式消除平交道及周 邊環境改善,然而對於車站投資金額較少,立 體化後仍須針對車站與周邊連通、交通轉乘及 周邊土地開發持續投資。
以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為例,自民國72年 重點投資鐵路沿線路廊地下化後,仍持續針對 站區轉乘、跨越忠孝東路及市民大道之人行穿 越動線改善、車站內部開放空間整合與商場規 劃、站區周邊公有土地整理及後續的京站及C1/ D1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的持續投資,直至今日才 具備整合人流、物流、金流及城市生活生產與 休憩功能的現代化車站。
參考國外案例,車站立體化發展並非世 界各國主流,且除高架化及地下化發展外,另 有跨站式車站之立體化案例可做為借鏡。跨站 式平台主要形式以車站設施設於軌道上方跨站 式人工平台、平台除付費區外可供人車自由通 行、平台結合商業設施或公共廣場空間、周邊 建築開發且與平台串接等功能,將公共建設資 源重點投資於站區土建工程,優先改善站區轉 乘、人行穿越動線改善、車站內部開放空間整 合與商場規劃、站區周邊公有土地整理及配合 辦理周邊土地開發,重點投資打造結合人流、 物流、金流、城市生活生產與休憩功能的現代 化車站,並配合周邊道路立體化方式消除沿線 平交道及路廊沿線綠帶環境改善工程。
以新竹大車站計畫為例,大平台計畫雖 重點投資於站區,亦針對鐵路沿線人口密集區 之平交道消除及環境改善投入建設投資,所衍 生之效益亦包含減少平交道交通事故、縮短行 車時間延遲效益、車站及周邊都市環境品質提 升、都市中心開放空間增加、前後站安全無障
  專題報導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