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華技術127期
P. 117

  車站及改善人車行關係,採跨站式車站發展, 透過跨鐵路平台立體連通系統串接前後站,並 結合轉運、商業、休閒等功能,除活化軌道上 方及周邊公有土地外,亦可以TOD原則整體發展 規劃。
肆、 新竹大車站計畫-融合城市生 活、交通與休閒的跨站大平 台車站
本公司參與新竹大車站規劃,新竹市鐵路 立體化議題歷經近20年討論未果,且尚停留在 可行性評估研究階段。過去規劃立體化方案多 東起於公道五以東約1~1.25公里處,地下化方 案西至客雅溪前與原路線接軌,而高架化方案 則再西約1公里才與原路線接軌(約迄於牛埔東路 48巷)。然而立體化方案與私有土地界面較長, 涉及土地所有權人眾多,將使協商過程及期程 均充滿不確定性,而且新竹車站因為腹地有 限,立體化方案尚須徵收土地做為臨時軌道的 施工腹地。
就新竹市現況44萬的人口規模及城市尺 度下,採鐵路立體化方案因不易創造效益,而 導致行政院報核、都市計畫變更等審議程序艱 鉅。參考相關案例,大多透過跨鐵道平台,完 成前後站融合的任務,更收時程短、權利關係 人最少化、投資成本低等優點,且參考成功案 例,鐵路車站轉型後應具備五大功能(如圖2所 示),包含作為地區生活集會重心、振興繁榮社 區使命、都市意象與社區形象、社區教育及公 益服務、異業結合多角化經營等機能,藉以達 到以鐵路帶動周邊都市發展,以都市發展培育 鐵路客運市場等,建構出鐵路與都市共存共榮 的發展模式。
臺鐵縱貫線平面橫穿新竹市區,近年已投 入多項公共建設,包含於沿線興建8處與鐵路 橫交的公路陸橋或地下道來解決公路與鐵路橫 穿問題,亦積極投資20多項建設改善城市步行 環境,但鐵路兩側的慢行系統無法友善穿越仍 是一大問題,鐵路沿線亦有多處公私有土地受 限於鐵路設施及鄰路條件而缺乏發展動能,市 府將透過跨站平台,在軌道上方設置車站、轉 乘、開放空間、公益設施、商場及人行連通設 施(如圖3所示),融合鐵路兩側步行城市系統、
 圖2 新竹大車站計畫跨站式平台功能示意圖〔5〕
 3
  No.127│July, 2020│ 115
  專題報導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