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國立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
P. 41

圖示:黎煥耀老師追思會致詞 事橫行,科學求真的理想便會幻滅。 科學研究若沒有自由,所有的想法,將被侷限在框架內,那麼科 學啟有未來可言?這兩樣準則,對於現今還在學術領域的我來說 真,的是受用無窮。固執的黎老師曾說我是固執的人,而我也固 執地將這兩項精神傳承了下來。 李一平助理教授說,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余俊強老師,他也 是我難忘的恩師,很感謝他在實驗室裡,給了我一個 bench,開 啟了我病毒學研究的專業之路。 就學期間,余老師陸續接任了中華實驗動物學會理事長、國家實 驗動物中心主任等要職,即便公務忙碌,他仍兢兢業業耐心地指 導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論文。 雖然余老師總是笑稱他對我的指導,是採用「放牛吃草」的方式, 但我的確感受到他對學生的用心,並深刻感激他引領了我進入科 學專業之路,建立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他的指導下,我對實驗動物技術學有專精,還記得當年他要我 參與一項農委會所委託「實驗動物技術教育光碟」的製作,時至 今日,這部影片仍被各大學動物中心作為教育訓練的教學影片呢。 偶爾會收到學弟妹在接受教育訓練時傳給我上課的照片,總會讓 我回想起當時的光景,不禁莞爾一笑。 博士班就學期間,總有些時候會感到心情苦悶,在某次去墾丁度 假散心時,看了「海角七號」的電影,突然興起想組一個樂團解 悶的念頭。回到學校後,遇到基醫所同學王昊宸,隨口問了他, 會不會演奏什麼樂器?他說:他會打鼓。 於是,我們就陸續找了幾位基醫所的同學,包括呂秀菱(女主唱)、 黃文彥(木吉他手)、王冠傑(電吉他手)、洪君樺(Keyboard 手)等人,成立了基醫所第一個樂團「南台灣懶叫大樂團」,我 跟昊宸則分別擔任薩克斯風手及鼓手。 這個樂團後續還有許多基醫所的學弟妹們加入,在音樂的世界裡, 排解研究的苦悶,在課餘時間,我們會在學校的各式慶祝活動, 或者外面的土雞城舉辦音樂會,在當時可小有名氣呢! 在基醫所就讀期間,還有一件每個禮拜都很令人期待的事情,那 就是每週五下午四點半開始的 TGIF 讀書會。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讀 書會,由楊倍昌老師在 2002 年創立至今,仍持續進行著。讀書會 裡有咖啡、有啤酒、有美味的點心,還有非常特別的話題。 一群人聚在一起互相激盪出知識與經驗的火花,很令人著迷,讀 書會有幾位常客,包括黎煥耀、林以行、楊倍昌、賴明德、湯銘哲、 蔡少正、劉校生、王秀雲、王淑鶯老師等,幾乎每週都會來報到, 裡頭的討論相當激烈、刺激,喜好此道的人參加過一次就會上癮。 還記得我也曾有幸受邀到這個場子裡M給過兩場演講,一場的主 題是「戀詩僻」,談寫詩的經驗,另一場則是「相遇在斯堪地那 維亞」,北歐工作、生活的分享。 李一平助理教授說,基礎醫學研究領域的工作,所有的努力,都 是為了提供醫學發展的基礎,我們所產出的每一個研究成果,其 實都是整體醫學發展裡的一顆小螺絲釘,並沒有所謂的亮點,只 有一點一滴的累積,聚沙成塔。 我的研究興趣在於「逃脫/反逃脫」,在人體的免疫系統和腫瘤 或病毒的交互關係中,都存在著這樣的機制,在我的腫瘤相關研 究中,我們發現在腫瘤微環境中,某些癌細胞會釋放一些細胞激 素,如 TGF-b,讓攻擊它的 T T 細胞失去活性,這便是一種腫瘤發 展出來的「逃脫」機制。 另一方面,我們則更進一步地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設計、開發出 以樹突狀細胞為基礎的免疫療法,研究其抗腫瘤的療效,以期達 到「反逃脫」的目的,病毒方面亦然,在我的博士論文研究中, 發現腸病毒 71 71 型 (EV71) 可以透過 3C 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產生第 一型干擾素,藉以「逃脫」宿主的免疫攻擊。 我們也針對 EV71 與其他腸病毒的免疫交互作用、體內傳播途徑、 疫苗、光動力療法等相關研究,試圖找出「反逃脫」的策略,在國 外研究期間,主題則換成歐洲所流行的 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同樣從「逃脫/反逃脫」的概念出發,來找尋病毒的致病 機轉、毒力因子以及對付病毒感染的方式。 這些研究成果雖然看似不起眼,卻也都是現代醫學近期的一些重 要突破事件,如細胞治療、腸病毒 71 型疫苗三期試驗解盲成功, 甚至新冠肺炎疫苗及藥物研發的重要參考依據,這便是基礎醫學 研究重要的地方。 而我在歐洲從事病毒研究期間,所接受的生物安全等級第三級的 實驗室訓練,說不定哪天,也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此外,談及「科技溝通」,這也是李一平助理教授感興趣的研究 領域,在科技溝通的過程中,詮釋科學內容的差異是引發爭議的 導火線。 李一平助理教授說,我與楊倍昌老師,分析了不同知識背景的人, 在進行科學溝通時,所可能產生的分歧語詞認知,歸納出以知識 背景次群體的共識為基礎,提出相應的說明,避免單方面的自由 聯想,有助於達成良好的溝通。 若妥善運用這樣的研究結論,對於社會上科學事件的說明與溝通, 將會有正向的幫助,而我們在研究中所開發的框架系統,未來也 可以做為評估學生在接受專業訓練後,思維模式變化的分析工具。 傑出校友專訪∣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