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台北市政府年鑑B款
P. 5
我上任至今,為市府帶來了許多的改變, 包括二備金不亂用、兩千萬以上工程採購案採 最有利標、簡任文官遴選制度、採購評審委員 事前公開、減少廚餘、禁用一次性餐具、正直 誠信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標案評分、大型活動 要有綠色環保項目、停訂不必要的報章雜誌、 加速 e 化、推動電子支付等,就是希望先從公 家機關、學校做起,再推廣至民間企業。 改變不只需要決心與勇氣,還要有科學方 法。為了讓市府同仁與改革同步,我們在 2015 年開始推動「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 訂出「營造永續環境」、「健全都市發展」、 「發展多元文化」、「優化產業勞動」、「強 化社會支持」、「打造優質教育」、「精進健 康安全」、「精實良善治理」等 8 大策略主題, 並根據府級施政願景,設定相關政策的策略目 標、行動方案、績效指標 KPI 等機制,強化施 政作為,掌握創新機會,進而提升行政效能, 達成施政目標。 推動策略地圖 4 年來,因為方向與目標明 確,有效強化機關間的橫向聯繫,無形中解決 跨域合作及協調可能面臨的問題。而且,檢視 過去 3 年的預算,每年平均都有新臺幣 400 多 億元納入府層級策略地圖預算,因為策略地圖 的具體目標結合政府預算的編列,所以資源的 分配與調整不但公開而且更有策略,有助於提 升治理的能量,並累積市府的競爭實力。 這是全臺各級政府首次以全府為範圍,將 企業常見的策略地圖管理工具導入公務機關, 並透過適當的教育訓練,改變長久以來的公務 機關組織文化,希望藉此重建政府與人民的關 係,使臺北真正改頭換面,加速邁向宜居永續 的城市。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最新公布 的 2018 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臺北排名 58 名, 進步了 2 名,贏 3 過首爾。雖然我們還有許多 亟待改善與努力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市府與 市民共同合作的成果也逐漸展現。 改變要讓市民看得見,創新須讓人民更有 感。我常提醒同仁,不要幻想有一蹴可幾的改 變,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更能產生巨 大的改變。這就是我常跟大家分享的 a 的 n 次 方觀念,只要 a 大於 1,a 的 n 次方就會無限大, 反過來講,如果 a 小於 1,a 的 n 次方就會趨 近 0。這就是文化與軟實力奧妙之所在,透過 改變產生的動力,隨著時間的推展,久而久之 形成一種文化,就可以看見整體素質的提升與 城市面貌的蛻變。 過去四年,我們累積了一些成果,獲得市 民的信任與肯定。未來四年,我們要繼續攜手, 傾聽人民的聲音,用「正直誠信、團隊合作、 創新卓越、開放共享」的核心價值,為市民服 務,替城市創新,把政治落實在市民 一天的生 活當中,讓臺北邁向宜居永續的光榮城市。 民國 108 年 6 月